close

巧奪天工無影手─漆線藝術家顏金益

撰文/江羚瑜  攝影/陳培峯

WN3E6492.jpg

出身刻苦礦工世家,從事漆線工藝、粧佛近四十年的漆線藝術家顏金益,2016年曾受邀至總統府展出,更曾榮獲台北市傳統藝術藝師獎台北市傳統藝術文化資產保存者等,多項殊榮的肯定。在他熱情帶領下,凝神細賞櫥窗內的<五行四象聚寶甕>,只見其在光線折射下,將漆線色澤表現的金碧輝煌,突顯出龍鳳、鴛鴦、花草等旺盛的藝術生命力,也因此他的作品除了展出,亦成為上市櫃董座的珍藏品。

 

WN3E6466.jpg

▲獲獎後的顏金益,從創新出發打造漆線藝術之美。

 

台灣寺廟眾多,顏金益早期常為各大廟宇製作佛像,可謂催生佛像的幕後推手。或許是佛陀的庇佑,全盛時期他的訂單滿檔,安穩度過買屋、結婚、生子等人生重要階段,透過自己最愛的漆線工藝,在粧點佛像的莊嚴世界中怡然自得。然而好景不常,這項技術雖非常專業、冷門,卻也抵不過產業外移的重大衝擊。面對過去的老客戶,逐漸將觸角轉移大陸,顏金益原先最愛的粧佛事業,幾乎面臨斷炊危機!

為了養家餬口,夫妻兩人只好在1998年另謀出路,從金山的十八王公廟重新出發,展開賣肉粽的咬牙歲月。從繁華到沒落,面對最愛的漆線工藝,令顏金益百感交集,「走進傳統市場販售肉粽後,生活習慣和品質完全不同,當年瘦了好幾公斤。」和太太共同熬過兩年的低潮,顏金益從開店到銷售完全不假他人之手,始終莫忘初衷的他,不停地思考漆線工藝的下一步。

 

WN3E6460.jpg

▲過去因產業沒落,顏金益將妝佛轉型朝客製化發展。

WN3E6485.jpg

顏金益透過漆線勾勒獨具風格的藝術品。

 

過去擁有素描、捏陶、工藝等美術基礎,顏金益一面賣肉粽之餘,一邊思考是要走向傳產之路?還是將漆線工藝注入全新元素?徘徊在職涯的十字路口,他察覺未來台灣市場的需求愈來愈少,因此決定另闢不同於以往的發展路線,以多年累積的深厚藝術底蘊及實務經驗,朝創新轉型之路發展。

帶著這份想法奮力一搏,顏金益在賣粽之餘,展開故宮、廟宇、文物圖書館、珍稀展覽等各式巡禮,孕育創作能量,同時一面研發九龍天目聚寶甕、紅瓷孔雀、祥龍瑞鳳、丹鳳富貴等,使傳統漆線工藝融匯東方美學。以九龍天目聚寶甕為例,為使龍的鱗片看來更為立體,其線圈必需一圈圈堆疊而成;以魚鱗型排法為例,其中轉角、線條組成的部分最難,當漆線過於太密、太緊、太稀都不易呈現美感,一切得全靠純手工累積經驗。

談起對漆線工藝的堅持,顏金益最大的動力便是興趣。以打造一尊佛像而言,至少需經準備材料、盤繞形體、表層貼金、彩繪等多重程序,其中盤繞形體需經過搥、搓、捏、盤、疊等繁複且細膩的步驟,方能展現漆線之美,平均每件作品費時三、四個月才製作完成,如今亦常在涵碧樓等地展出,深受不少收藏家青睞。此外顏金益吸收如日本蒔繪、禪繞畫、工筆花鳥等元素為靈感,像以紅瓷孔雀來說,為展現孔雀展翅的高貴模樣,他藉由漆線堆疊出層次分明的羽毛紋理,讓它栩栩如生,更突顯出富貴吉祥的模樣。

WN3E6501.jpg

▲為了展現孔雀開屏之美,顏金益運用漆線將羽毛妝點得栩栩如生。

WN3E6472.jpg

▲將漆線應用在生活中,顏金益將它賦予新生命。

 

自從榮獲台北市傳統藝術藝師獎後,顏金益仍創作不輟,目前除在台灣工藝發展協會(台北市南海路413樓)展出「情牽漆繫」漆線工藝展覽,也傾注大量創新元素及生活美學於其中。包括廣澤尊王、五行四象聚寶甕、九龍天目聚寶甕、紅瓷孔雀、祥龍瑞鳳、丹鳳富貴、龍鳳對杯、展翅高飛、幸福花園、歲寒三友、梧桐春秋、流金歲月、孔雀開屏等作品,不難發現顏金益對漆線工藝的投入與堅持,展期自即日起至九月三十日止,喜愛陶冶極致工藝的朋友們,千萬別錯過了。

 

亮點伍肆參

顏金益漆線工坊

WN3E6463.jpg

· 粉絲專頁 https://goo.gl/FaWyZy

 

 

 

 

arrow
arrow

    小人物伍肆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