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先聲奪人「獎」不停,實現青春DJ夢─金鐘廣播主持人朱玉娟

撰文/江羚瑜  攝影/陳培峯

 

20180511-廣播_180522_0009.jpg

 

對許多5、6年級生來說,沒有網路的青春歲月,廣播是最好的陪伴,身為6年級生的廣播節目主持人朱玉娟,也在收音機陪伴下度過了漫長的K書時光,所以當可以憧憬未來的時候,他便立志成為廣播人,不過,由於母親是台灣人、父親是湖南人,從小沒有字正腔圓的說話習慣,所以他只能透過努力讀報紙練發音,學習電視台主播的口條,期盼將來能一圓DJ夢。

 

20180511-廣播_180522_0016.jpg

20180511-廣播_180522_0014.jpg

▲廣播使用的設備器材相當複雜,朱玉娟一開始花了不少功夫摸熟

 

為了實現夢想,她在國中時就積極爭取參與班上的朗讀比賽,大學亦修習新聞系,1993年大學畢業,正逢台北電台徵才,終於如願進入廣播界,一圓節目主持人的美夢。只是新人經驗不足,回想起當年發生的糗事還真是一籮筐。有一次邀訪立法委員,一直以為麥克風還在試音階段,「1、2、3…喂、喂、喂」試了老半天,立法委員目瞪口呆地望著她,她才發現剛剛的試音,竟然全部都播出去了!

 

雖然是新人時期的糗事,但這些經驗也是自己進步的養分,她還分享一次慘痛的經驗,就是在討論新聞議題時,依照晚報的解讀念出「市議會吵吵鬧鬧,造成議會停擺,整個下午一事無成….」這種主觀的批評立刻引來長官關切,畢竟公營電台需要考量預算的審查,無法像民營電台的節目主持人可以主觀批判,還好製作人親自出面協調,才將讓風波落幕,這個教訓讓她學到,批評得有憑有據,如果妄下斷語或跟著人云亦云,只會引發更多爭議,對於原本節目設定的問題解決也毫無幫助。

 

20180511-廣播_180522_0003.jpg

朱玉娟回想剛進廣播界,新人經驗不足,當年糗事還真是一籮筐。

 

經過兩年在台北電台做新聞節目的實戰經驗,1995年,朱玉娟轉戰警廣當記者,一待就是十三年。在這段期間的學習,讓她更懂得在短時間內掌握新聞事件的來龍去脈,並提出關鍵性的問題,對於邏輯思考及臨場反應能力的增強有很大幫助。

 

但13年來每天只能不斷採訪新聞,沒有空間與時間進一步為社會問題把脈,這種無法發揮媒體社會影響力的無力感,讓她重新思考自己的生涯規劃,因此她轉到了教育電台服務,一圓她小時候的夢想,當個廣播節目主持人。不過初來乍到之時,她主持的是音樂節目,雖然這是她最初想當廣播主持人的節目類型,陪聽眾聊天、播放音樂,但沒想到15年在新聞工作的經驗,早就改造了她的說話風格與習慣。

 

20180511-廣播_180522_0012.jpg

▲朱玉娟在廣播界如魚得水,一路轉型主持社會關懷、社教節目、職場節目。

 

節目播出後,快節奏說話的習慣,引發部落格中兩派聽眾的熱烈回應,有人認為說話速度太快、搭配音樂不協調,有人認為速度很恰當,因為討論熱烈,讓她重新反省說話的速度與節目的調性,這才發現新聞感十足的她,似乎比較適合理性的社教節目,所以後來一路轉型主持社會關懷、社教節目、職場節目,才找到適合自己的主持風格與節目調性。

 

在這樣的調整後,她利用過去的採訪專業,走出錄音室做訪問,討論許多社會現象與議題,也陸續獲得不少獎項的肯定,包括象徵廣播界最高榮譽的廣播金鐘獎社會關懷節目及節目主持人獎,以及卓越新聞獎、社會光明面報導獎及廣播桂冠獎等。

 

20180511-廣播_180522_0002.jpg

從記者到節目主持人,朱玉娟以採訪專業做議題,陸續獲得不少獎項肯定。

 

回想參與金鐘獎的準備過程,朱玉娟指出通常她會觀察身邊的人可能遇到的問題,或社會上值得關注的現象,像探討少年犯罪問題、精神障礙者被汙名化、網路成癮現象及台灣高齡化社會所引發的獨居長者問題等;以少年犯罪問題來說,她發現有很多青少年的犯罪主因,並非人性本惡,而是家庭功能不健全所造成的行為偏差。

 

至於精神障礙者則經常被汙名化,造成工作、求學、生活上的困境,照顧精障者的家人更可能遇到社會排擠而引發憂鬱症;網路成癮事件則導因於轟動一時的鄭捷事件,但其實那些年也有電競選手獲得世界冠軍,到底網路成癮真正的問題是網路還是現實生活出現了問題?在深入挖掘後找到了網路成癮真正的關鍵及預防之道和解方。

 

20180511-廣播_180522_0015.jpg

朱玉娟認為節目主持人不但樂在其中,更是陪伴影響聽眾的行業。

 

陸續得到不少獎項的肯定,朱玉娟深感責任越來越大,她認為節目主持人不單單只是個讓自己可以樂在其中的工作,更是一種可以陪伴與影響聽眾的行業。如今主持職場節目「教育Talk Bar」及「職來職往」,不但能深入了解最新職場趨勢,更能發現新興行業的甘苦,同時為大家在職場上的困擾找到解方,透過節目希望能讓更多人找到樂在工作,並獲得成就感的方法!

 

隨著傳播科技日新月異,很多人認為廣播是夕陽產業,但是朱玉娟相信,畫面雖能吸引眼球,但是聲音更能觸動人心,畢竟一段感性的話語,不只會帶來盼望,更能深深烙印在腦海中,進而真正發揮節目的影響力。

 

亮點伍肆參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朱玉娟

20180511-廣播_180522_0007.jpg

· 節目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etalkbar/

 

arrow
arrow

    小人物伍肆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