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紅遍半片江山的民間藝術─年畫藝術家康英勤

撰文/江羚瑜  攝影/陳培峯

S__14704677.jpg

元宵節即將到來,提燈籠、猜燈謎、打卡拍照賞花燈,已成為現代人最夯的過節方式。但在古代農村生活裡,每逢佳節來臨,則是從大門到房間都張貼上年畫,藉此向上天祈願呢!這其中,又以中國河北省武強縣、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手工年畫,最具代表性且廣為人知。今年獲樹火紀念紙博物館之邀,於《年年畫家常》特展親自示範的康英勤老師,不僅創作年畫近30年,更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今次難得首次遠道來台,分享這項繽紛悠久的民間藝術,暢談一路走來的年畫人生。

20180120-年畫_180227_0044.jpg

樹火紀念紙博物館《年年畫家常》特展,跨海展出共36件作品。

20180120-年畫_180227_0010.jpg

最繽紛的民間藝術—年畫,曾創下高達一億對開張的年產量,此為十二生肖系列。

 

談起擁有600多年歷史的年畫,康英勤就像打開話匣子般侃侃而談!他表示,其實河北武強早期是非常偏遠、地瘠人貧的鄉村,人們能在這兒發展出繽紛的年畫藝術,原是當地農民為了貼補家用,而發展出的「以畫補農」生活模式。在清康熙至嘉慶年間,是武強年畫的鼎盛時期,當時最高年產量高達一億對開張,每逢春節到來更大量輸出至其他省份及城市,可謂是最為活絡的庶民經濟。2006年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後,全盛時期是紅遍半片中國江山。

正因年畫在當時傳統社會中,扮演著向天祈願的媒介,因此每一幅都有專屬它的故事,且構圖元素運用豐富的諧音、隱喻、象徵等,表現對於未來的祝福。例如雞鳴諧音功名、牡丹象徵富貴、菊花諧音吉利,亦蘊含著吉星高照、功名富貴的涵義。 以《年年畫家常》展出的系列作為例,像是面白唇紅的兩位童子,頭戴著菊花、牡丹花飾,歡喜騎乘於繽紛彩羽的公雞之上,神情唯妙唯肖,不禁令人會心一笑,更充滿了年節氣息,實在相當討喜!

20180120-年畫_180227_0012.jpg

康英勤第一次來台,侃侃而談繽紛的年畫人生。

20180120-年畫_180227_0041.jpg

年畫背後通常蘊藏吉祥喜慶、福壽安康等寓意內涵。

20180120-年畫_180227_0043.jpg

不止僅限於節慶,年畫同時也反映了中華文化的文學底藴。

 

「很少人知道,包括歷史典故、文學與戲曲等,也都是年畫的好題材呢!」康英勤指出,包括古代文人陶淵明、孟浩然、小說《西遊記》、《二十四孝》等都曾成為創作主題,不僅是藝術構圖的創意,同時也反映了中華文化的文學底藴。此外康英勤表示,年畫需經過繪、刻、印三個步驟才能完成,等同是畫師、刻版師與印刷師齊力手工製作的結晶!除了主題多元之外,年畫的顏料與材料,完全採用天然素材,也是一大特色。透過雕版印刷後細細繪圖,一刀一刀真誠刻下對於未來的美好期盼,等到完成套色入版的最後步驟,才算大功告成。

由於武強年畫的美學講究「畫中要有戲,百看才不膩」,同時必須考量後續的刻版與套色兩步驟,康老師強調,設色不能太繁複,若色塊過大將難均勻上色;而同一色系不宜相距過遠,一但過遠,畫紙會容易蹋陷。因而他往往會補上相同色系的小細節,形成充滿趣味且豐富的構圖層次,達到引人入勝之效。

20180120-年畫_180227_0024.jpg

年畫的顏料及材料,都取自大自然,非常環保。

20180120-年畫_180227_0034.jpg

年畫必需經過繪、刻、印三個步驟才能完成。

 

走進樹火博物館,不難發現充滿巧思的陳列,精彩的武強年畫沿著客廳、書房、臥室、廚房、窗邊等不同場景,搭配不同主題畫面,彷彿走進三合院的農村生活,想像古代人團圓過春節的歡樂氣息。隨著康老師精湛的手藝穿越時空,我們從這一張又一張,曾被世人遺忘的美好傳統裡,感受到手作藝術地祝福心意,與濃得化不開的人情味!

20180120-年畫_180227_0042.jpg

龍鳳畫又稱「花鳥魚畫」,現今已少有人會此種藝術,在此亦可欣賞到。

《年年畫家常》特展於樹火紀念紙博物館展至2018/3/24。

 

 

亮點伍肆參

武強年畫博物館/民間工藝美術/中國河北省非遺項目代表傳承人

康英勤

20180120-年畫_180227_0015.jpg

· 信箱:kangyingqin@sina.com

 

 

 

arrow
arrow

    小人物伍肆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