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粹初心的瑰麗百態─漆藝術家陳明宗

撰文楊月霞  攝影/陳培峯

20180312-漆藝_180419_0004.jpg

 

與陳明宗的日初漆藝工坊相見歡,很難不被各式漆藝術品吸引。金粉、銀粉優雅,蛋殼、貝類精巧迷人,在黑亮漆底映襯下,它們彷彿深邃宇宙中的無數星球,盡情在漆器上演繹萬種風情。成長於木工家庭、曾就讀台藝大工藝系在職專班的陳明宗,接觸過琉璃、陶瓷、金工等各式工藝,從自學摸索到決定將漆器做為終生志業,陳老師笑說,這一路都是命運巧妙的安排!

20180312-漆藝_180419_0030.jpg

20180312-漆藝_180419_0028.jpg

▲日初漆藝工坊隨處可見美麗的手工漆器。

 

早期陳明宗在片場擔任搭景師,操勞且高壓的工作環境,使他當年受了不少職業傷。當他思考職涯未來、想找到生命重心時,憶起學校展出的日本漆藝聯展,那份瑰麗神秘,當下受到的感動,仍深植於他心中。剛好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漆藝研習招生,由台灣漆藝界的前輩江添昌老師指導教學,當下自己沒想太多,就辭去工作前往花蓮,一心一意很想學習漆的技藝。」

 

「在江老師門下學習,很挑戰能耐和極限,如果我做不好,就被要求全部重來想起當時整天重複漆藝的魔鬼訓練,與江老師的嚴格指導,陳明宗表示那是段難忘時光。然而也是這樣的訓練,讓陳明宗日後較一般人專注講究,工法更精細到位。

20180312-漆藝_180419_0023.jpg

▲「蛋殼貼附」是因漆沒有白色,故用蛋殼去膜後,小塊小塊如馬賽克般拼貼在器物表面,一樣作品至少需費時兩個月。

 

學成後在新店的木工坊定點駐村,接觸不同工法或設計領域人士,承接各類漆藝委製訂單,後來希望發展原創設計,陳明宗在2014年創立「日初漆藝」天然漆器品牌,持續推廣台灣漆器的美好技藝。擁有不少開課教學經驗的他,展示生漆、熟漆與漆批灰打底到上塗推光的繁複程序,熱情向我們解說漆器擁有千年歷史的脈絡。原來漆是取自漆樹的汁液,取出的生漆經過結膜後,塗膜便會有抗潮、耐酸鹼、抗侵蝕等特質,對木竹纖維起到保護作用。在大太陽下持續攪拌八小時後,會由乳白色轉為透明琥珀色的「熟漆」,就能嘗試各種漆藝技法進行創作。

20180312-漆藝_180419_0034.jpg

20180312-漆藝_180419_0033.jpg

▲陳老師拿出示範漆板,向我們展示漆塗層增加的不同階段(由左至右,由下往上)。

 

木或竹都是漆塗裝很好的胎體,以專用髮刷一層一層上漆堆疊與研磨的技藝,。漆藝大致分為磨整、生漆固胎、調漆、貼布、漆灰下地、髹漆研磨等重複過程,非常考驗藝術家工夫,「每做好一個階段,得等完全乾透才可再塗新漆。然隨著天氣的溫度、濕度不同,乾固的時間便有所差異,我們必須試情況加溫或加濕。如果這樣的轉變過程拿捏不好,漆就會起皺或龜裂,而要磨掉重新來過了!」像對孩子般悉心照料,陳老師表示,日初漆藝品牌與別的漆器工房最不同處,就是有自家設計的特殊胎體,與嚴謹工序的品質,不僅讓漆器呈現細膩層次的美感,每樣漆器亦都獨一無二。

20180312-漆藝_180419_0006.jpg

20180312-漆藝_180419_0017.jpg

▲漆藝各式原料與等待乾透的半成品,此為漆筷及鋼筆。

 

「漆藝是以『漆』為材質的藝術塗裝,個性非常百變的它,能結合陶瓷、木頭、玻璃、竹子等異材質創作,更可用畫、貼、刮、刻等技法呈現,表面質感想要鏡面、霧面、凹凸面都可以,令我非常喜愛。視藝術家的運用,成為作品的主角或襯點綴,將不同工藝重新組合再創發。漆富有千年東方文化精神,在新石器時代遺跡中就有朱漆木碗、漆塗殘片的出土。在過去還未有冰箱的年代,用漆器當作盛裝食物工具較不容易腐敗,漆器不僅抗菌防黴,乘載高溫湯水也不會燙手。

20180312-漆藝_180419_0007.jpg

20180312-漆藝_180419_0014.jpg

20180312-漆藝_180419_0010.jpg

▲陳明宗老師示範上漆程序。

 

漆筷是最上等的筷子,在食器中廣受推崇。由木胎塗上了生漆保護,天然無毒又環保,耐得住178度左右的高溫,對於現代人重視食安問題,漆筷是很適合推廣大眾使用」擁有斑斕漸層色澤,充滿溫潤質感的生活藝術品,陳明宗樂於汲古更新,創造與過去不同的樣貌曾榮獲桃源美展工藝類第一名、2016台灣工藝競賽創新組二等獎2017日本國際石川漆展比賽入選等比賽,屢獲國內外工藝獎項肯定的陳老師,打造日初漆藝品牌商品,例如木胎製成別緻的小胸針、耳針,結合變塗、螺鈿手法,運用金箔、金粉、蛋殼、貝母等作裝飾,非常吸睛。還有壁飾、茶具、鋼筆等,則運用蒔繪、沈金、雕填等技法,讓其提升文化藝術價值,充滿別緻高雅的韻味。

20180312-漆藝_180419_0020.jpg

20180312-漆藝_180419_0026.jpg

「沈金」技法是利用刀具刻畫紋樣,在刻痕內填漆,再運用天然漆的黏性沾敷金粉或貼入金箔,表現出深邃立體感。

20180312-漆藝_180419_0037.jpg

▲人氣極高的耳針系列,使用各種變塗或螺鈿手法,運用金粉、金箔、蛋殼、貝母等材料作裝飾。(陳明宗提供)

 

值得一提的是,當陳老師從事推廣漆藝教學時,教導一件漆器的製作(包括等乾)時間,得傳授三至四個月,整體課程太漫長了!因此2015年轉變為推廣漆藝金繼課程,以一週一天、為期一個月的小班制,讓學生們帶陶瓷器皿來修復,透過技法認識天然漆的入門,同時彼此交流。陳老師指出,「金繼」是一門修補藝術,又稱「金繕」,做法是先將破損瓷器的髒污雜質清洗掉,接著讓天然漆成為黏合劑,重新填補器物的破碎缺口。由於日本位於地震帶,有許多家傳的寶物損毀,便衍生出這項漆技術運用,也展現了惜物敬物之心

20180312-漆藝_180419_0032.jpg

金繼修復特別之處,並非讓裂痕隱形消失,反是將缺口裂縫描以金銀,呈現殘缺之美。

 

一面整理學生們的作品,陳老師分享以「日日初心」的精神來命名品牌的原因。他說一般人其實無法分辨,眼前的漆器究竟是天然漆,還是油漆、化學漆?以前大家沒有概念的情況下,有些工廠為了省時,就使用成本較低、速乾的化學漆,打著天然漆的名字販售。但只用生漆作為原料來製作的陳老師認為,「這是良心問題,如果是化學漆,那它就不該號稱是正統漆器。取這名字除了期許自己恆持初心,也是強調工坊學徒應保有追求純粹與實在之心!」以日本為例,只有生漆稱之為「漆」,其他有混雜調配的一律被歸類為「塗料」,漆器傳統產業在當地是很嚴謹的。如果僅是塗料,通常耐久度不高和有化學揮發溶劑之虞,不宜拿來當作食用器皿使用,因此這是日初漆藝的堅持,漆、金箔到髮刷工具都使用好的材料維持品質精良。

20180312-漆藝_180419_0027.jpg

▲樣式美麗的日本家徽,是陳明宗讓學員練習漆藝技術的試版。

 

近二年來,日初漆藝積極拓展海外合作,製作的漆器作品受邀到香港展覽販售,也與法國設計師合作跨領域結合3D列印至法國展出,不少海內外旅人和藏家,也會買來當作伴手禮或珍藏。實地走一遍國外的漆產地,陳明宗發現與台灣真的大不同,例如東南亞緬甸是全民信佛教的國家,擁有健全的漆產業,在漆藝上也別具宗教色彩與風土紋樣。因此他和當地交流,帶回不少當地的做法、原物料,讓日初的作品有更多發揮、增添亞洲色彩的獨特性。

 

漆藝術是一種累積,但因為門檻高,台灣專職在做的人非常少數,目前真正接觸漆藝的多是高齡者,在培育年輕人才投入還是需要努力經營。正因大部分民眾還不太認識漆器,甚至有些誤解,因此陳老師總是義不容辭答應各方邀約活動積極推廣漆藝。陳老師也經常提供比賽資訊給學生,目前工坊培養的成員都有所展望有以漆畫作品榮獲日本「金澤國際工藝三年展」入選的林祐如、以漆杯-瞳作品獲得日本「國際豬口杯工藝比賽」入選的蔡雨錚等,都還在持續創作中,陳明宗期許恆持這份初心,讓日日都是漆彩豐盈日。

 

亮點伍肆參

多媒材漆創作/金繼修復/漆藝及金繼專業教學/海內外漆藝推廣

日初漆藝‧天然漆塗工坊 陳明宗

20180312-漆藝_180419_0036.jpg

·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sunrise.lacquer/

· 網站:https://sunrise-lacquer.blogspot.tw/

· 電話:0228477033

· 地址:新北市三重區成功路41巷43號1

arrow
arrow

    小人物伍肆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